泉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年以来成就有目共睹,课改的旺盛生命力始终生机勃勃,并没有像开始时有人所担心的“改不下去”。
然而,瑕不掩瑜,在当前课改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跟不上,部分学生“吃不饱”,一些老师只顾讲求形式……
上期,我们请来泉州实验小学曾志安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激活课堂上“零思维”学生的经验,本期,让我们跟随泉州师院附小、南安实验小学等业界权威人士及一线教师,继续对课改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进一步探索。
教材简单,优等生“吃不饱”?
话题研究:潘新盟(泉州师院附小课研中心主任)
知识点增多、注重基础知识,是课改后新教材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不少一线老师反映,新教材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从难度上讲,教材的难度降低了、考试方式也改变了,任课老师不用像过去一样担心出现老“拖后腿”的学生。
但要求降低随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基础较好、走在前面的学生就出现了“吃不饱”的情况。据老师们反映,有一些优秀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很强,有的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管鲍之交”、“公子小白”等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知识水平已经赶上一般的初中生。
学生吃不饱,也是老师及家长们颇感困惑的一件事。
策略:
学有余力
正好培养综合素质
对于这部分“吃不饱”的学生,泉州师院附小潘新盟老师表示可以采取“额外引导”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和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同龄孩子的交流差异等,有的放矢引导其学习更深的知识。比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自己和老师们就会指导他们多去阅读书籍、报刊等,甚至可以建议他们去看看奥林匹克方面的书籍(如果学生有兴趣)。这样一来,不但能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而且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加强师生间的课外交流,作为老师,可以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作品,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加强自身的自学能力,开阔眼界。
另外,潘老师认为,学校也应该多组织其他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比如附小就有许多的兴趣小组:棋类、球类、音乐、体育、美术等等。“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如果还把眼光全部盯在课本上,那就违背了课改的宗旨!”潘老师建议老师和家长们要把视野放宽,真正体会课改的内涵,让孩子们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并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各种知识与技能。
过度减负,“荒废学业”?
话题研究:苏雪云(永春县横口中心小学教师)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是课改的精髓之一。在课改之前,一个生字抄上10遍、一段课文抄写5遍是不少学校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之一,机械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实施课改后,这种机械性作业量大大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多了。如何利用减负后的时间就成为家长、老师关注的焦点。
“放学回家后除了玩还是玩。”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读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回家后常常丢下一句“没作业”或者“作业做完了”就玩得不见踪影。家长们很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因为“减负”而“荒废学业”。
策略:
转变观念
在玩乐中学习
该如何合理利用“减负”后的宝贵时间,避免荒废学业呢?永春县横口中心小学苏雪云老师认为,应该引导孩子们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室,变“死学”为“活学”,在玩耍中、游戏中学习很关键。
苏老师谈道,很多家长包括老师都还是习惯把教室作为孩子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