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青少年的麻木生命观 |
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更新日期:2005-6-14 点击数: |
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悄然增多,而一系列血案的背后,有一只魔手——暴力游戏,似乎并未能引起公众足够的警惕。
浏览一下媒体新闻就会发现,由于暴力影视、暴力游戏的影响而导致的血案不胜枚举。如今可以说是游戏的时代,暴力游戏又是其中最生猛冷酷的一族,也是青少年偏好的娱乐方式。比如,眼下最流行的一款游戏叫“反恐精英”。在游戏中,你穿行于阴暗的巷道里,可以用刀、用手雷、用匕首,用一切办法杀死对手,保住自己的性命。“大家喜欢那种紧张刺激,到后来,有的同学觉得仅仅把对手杀死还不过瘾,一定要用枪打爆对手的头,看着脑浆迸出才叫爽。”孩子们沉迷其间,被刺激、解恨、暴虐弄得血脉贲张,心跳加快,在惊叫、呼喊和经历对峙、搏杀、死里逃生之后,收获着残忍、凶恶的快感和乐趣。对于心智和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还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心理体验无疑是有害的。
其有害之处在于,它模糊了青少年对好坏对错的价值判断,从而导致青少年的价值偏离。暴力游戏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游戏,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定位。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暴力游戏中,没有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分。正像某些武侠演义,两个武林高手一见面就是打打杀杀,从来就不爱问是非缘由,直打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到死都弄不明白、为何而打、缘何而杀、为何而死。玩这样的游戏,自然不必分个是非对错,不需要弄清青红皂白,一坐到游戏机前就开打,直打到离开。加上眼下网络游戏的画面越来越逼真,拼杀越来越“刺激”,音效越来越“震撼”,对青少年的诱惑力和杀伤力之高,实在不能低估。
暴力游戏的行为方式,也会让青少年形成一种相应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会逐步习惯于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道德理性和法制理性。在那样一个虚拟的游戏空间和界面中,拳头、武器、搏杀、以强凌弱,弱肉强食,是其不变的伦理,谁够狠、谁够凶、谁更冷酷、谁更铁血,谁就是强者,谁就是英雄,谁就是“东方不败”。于是,当青少年熟悉、习惯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难免会采用这种最熟悉、最习惯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无数次重复过的行为没什么不同,直至酿成大祸才意识到,暴力是一种犯罪,需要用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作补偿。
[1] [2]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温家宝批示小学生来信 下一篇文章: 谁能让孩子真正笑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