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孩子的创意睡着了 |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更新日期:2004-10-11 点击数: |
北京师范大学所作的“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显示,在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8-14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想像力呈现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而在14岁之后,则呈现出一定的停滞状态。
想像力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本源之一。研究表明,善于想象的学生中有70%成绩优异,近90%品行较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特征就包括: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像力;具有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具有反潮流精神。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却鼓励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
其实,一个真正的人才,并不是那些思维定势的人,而是那些有求异思维,富有想像力和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动脑筋,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开阔视野,让那些出人意料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中。
要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就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例如,平时要支持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尝试。玩玩具和做游戏时,不妨出点新花样。有些事情,孩子因“异想天开”而出了差错,不要急于责备孩子,此时最好帮助孩子分析一下造成错误的原因,给他一些提示,让他换个方法再试试。长期坚持下去,孩子遇到问题时,就逐渐习惯动脑筋想一想了。如果孩子做对了,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便会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自信。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敢于大胆地设想、敢于创新。只要我们注意让孩子多动脑筋,遇事主动想办法,成为一个聪明的有所创新的孩子并不是什么难 [1] [2]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杭州学生享受首个秋假 下一篇文章: 朝九晚五:让孩子多睡会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