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在尝试和探索中求完善
更新日期:2006-3-7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如:一天,我领着孩子们去秋游,途中一辆消防车呼啸而过,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一个小朋友问:“周老师,这是什么车呀?”羽涛马上接上来说:“这是救火车呀,上次我们家隔壁的楼房烧起来了,就是它来的!”旁边几个小朋友马上争先恐后地说:“我也见过的,上次,我亲戚家里钥匙被反锁了,就请他们来的……”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走路,在人行道上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孩子们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很想了解有关消防车的知识,对消防队员又十分崇拜和乐于模仿,于是一个新的语言课题产生了,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的生成活动,我大力支持,与孩子共同探讨延伸。考虑到原先预设的观察活动与安全问题,在他们尽兴地讨论几分钟后,我轻轻对他们说:“我们都想知道消防队员和消防车的本领,对吗?下次老师请消防队的叔叔来讲讲,怎么样?”回到幼儿园后,我依据孩子们当前关注的这个热点问题,依据新课程指南,和孩子们一起构建了“车”的系列主题活动。我的支持策略是安排“观看消防知识的碟片、学做小小消防员,组织孩子收集各种各样车的图片、玩具与仿真车模型”等。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园互动起来,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课题活动中。收集、探索,使幼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收集、交流,让幼儿了解了各种车的标志。

  中班孩子的生成活动大多来源于生活。所谓“环境会说话”,就是指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冲击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地发出第一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拉开帷幕。“车”这个生成活动就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车”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寻找车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符合中班孩子特点的课题,这些随机的教育契机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中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三)、了解中班孩子活动的特点,实施预设与生成的两者交融、渗透。

  生成活动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家庭和社会中所受的环境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他们的充分了解、研究,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对于中班孩子来说,他们注意的时间短,易受环境,事件的刺激和影响。因此,中班孩子的生成活动存在于一日活动之中,其关键在于我们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更多他们兴趣的生成点,并根据这些生成点、兴趣与经验预设活动,引发幼儿下一次的生成……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深入开展。如:春天来临,春天的秘密就成了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和这一时间内短暂的兴趣点。我收集来自孩子的信息,根据孩子的兴趣,结合春天的主题内容,预设了一系列《找春天》的活动:故事《春娃娃》、儿歌《小雨点》等,在参与预设活动的过程中又引发了其它属于孩子们新的课题:比如:《春天的小动物》,当一位孩子从家中带来小蝌蚪放在自然角中饲养时,许多孩子们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又预设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智力游戏《小动物去春游》……

  在活动中,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语言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的作用则更多的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更多的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使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

  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活动的历程中,我们彼此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正是因为孩子们的关注、思维、经验、语言、甚至是他们的行为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使我改变了许多。以往我只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实施我的教育,而如今在活动中,我更能关注、倾听幼儿的点滴“心声”。因此我们彼此间的关系也更为平等了。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