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三大“心病”侵袭小学生(图)
更新日期:2007-1-12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知心姐姐”在心理咨询室内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小张是筑城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9岁的小孩子竟然告诉老师说他想死。

  这让老师感到很吃惊。小张是一个孤僻的男孩,很少和小朋友们玩耍。这在去年上半学期特别明显。于是老师立即和小张的家长取得联系。

  结果发现,孩子性格孤僻是受家庭的影响。原来孩子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后孩子被判给了母亲。母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孩子一直跟外公和外婆生活。

  外婆喜欢打麻将,外公爱喝酒。醉酒后,外公时常对孩子打骂。家庭的不幸深深的伤害着孩子的心灵。孩子觉得生活非常痛苦,于是萌发了轻生的念头。

  母亲知道孩子的情况后非常惊讶,终于明白自己以前把生意看得如此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她决定多给孩子一点家庭的温暖。

  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得知儿子的情况后,也主动去关心孩子。现在,这个曾经很孤僻的男孩,嘴角又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其实像小张这样有心理疾患的孩子,现在在小学生中已并不鲜见。

  学校有个“知心姐姐”

  甲秀小学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唐波告诉记者,学校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心理问题越来越体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单亲家庭、独生子女以及父母过度宠爱等原因造成,孩子会出现自卑、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显得更为迫切”,唐波说,在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应该放在首位。

  为此,学校组建心理教研组,专门疏导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开展心理健康课等教研活动,这是贵阳唯一一个设在小学内制度比较完备的心理教研组。

  学校心理教研组的组长是朱虹老师,同学们都叫她“知心姐姐”。这是因为她的工作和《中国少年报》上那个“知心姐姐”卢勤女士的工作相似。她通过学校设立的“知心姐姐”信箱收集学生中不正常和不健康心理问题的个案,并与组员进行解决。

  此外,学校还有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在这里,“知心姐姐”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和干预。

  除了朱虹外,心理教研组还有六名组员,是分别来自学校各个年级的六名语文老师。教研组接受过省心理协会专家们的培训,同时他们也负责再培训各班的班主任。

  心理教研组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为众多孩子进行了心理辅导和干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案例,以下是部分典型的心理问题案例。

  关怀和鼓励让他走出自闭

  王申(化名)的眼光里总带着冷漠和仇视,在学校他没有要好的伙伴,也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耍。上课时,他一直趴在桌上,下课了他总是孤独的缩在墙角。当老师和他接触与他沟通时,他会立刻抱头钻进桌下。

  孤独的王申,让老师王雯很担心。王雯与王申的母亲进行了沟通,却发现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而且母子的关系并不融洽。

  王雯了解到,王申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外地生活,二老对王申非常宠爱。到了读书的年龄,王申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王雯认为,王申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患者,表现为拒绝与人交流、排斥他人的帮助,封闭自我,独自承受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抑郁。

  王雯认为有必要对王申进行疏导。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