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从武汉外校传出喜讯:上月在香港举行的美国全球SAT考试(即美国高考)成绩揭晓,该校高三(9)班的徐柠汐取得2330分的好成绩(满分2400分),名列第一。SAT考试全部用英语进行,考题包括美国语文——英语(包括选择题和作文)、数学两科,三项各800分,共计2400分。(11月14日《楚天都市报》)
一个按照中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国考生,到香港去参加美国高考,居然能获得第一,这在一些鼓吹应试教育好处的人看来,恐怕又要欢呼中国教育是如何的成功了。不得不承认,作为具有应试(科举也是一种应试)传统的中国教育,在应对考试这一点上,恐怕世界各国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徐柠汐美国高考夺冠说明什么?说明她是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能应对考试的优秀考生,如是而已。何况,美国的高考考试试题比较国内来说,简单得多,如她自己所说,本次考试数学题多为高一年级的内容;作文的写作模式比较固定,只要用开头,再写几个故事,然后结尾就可以了。
拿高一的内容来作为高考的内容,我们只能说,美国人本来就不是以高考作为遴选人才的标准。他们的大学是奉行宽进严出的,他们在乎的不是学生高考的分数,或不是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而是考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事实也如此,要想获得美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徐柠汐还必须通过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测评。而综合素质测评也许才是人家看中的。这和国内仅凭考分录取学生完全不同。
以徐柠汐在国内学校的成绩来看绝对不是最好的,“以她现在的成绩,参加国内高考很有希望达到第一批本科线。”她的班主任如是说。第一批本科线在国内未必与北大清华有缘。而现在,她竟然敢于向哈佛大学递交就读申请。这又说明什么?说明如果中国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美国高考,很有可能出现无数个“徐柠汐”。
但那些固守应试教育窠臼的人且慢为徐柠汐的高分而欢呼。即以她的高分来看,也得宜于她的博览群书和课本以外的知识。“谈及%D1%A7%CF%B0%D0%C4%B5%C3,她说平时自己喜欢看英文小说、杂志和原版电影。”恐怕是这些原版小说和电影使她英语得了高分而不仅是课本知识。
两年前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上海%B8%B4%B5%A9 class=akey title=复旦>复旦附中汤玫捷也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在强手如云的复旦附中,就成绩而言汤玫捷也只能算中等偏上,大概排在百名左右的位置。汤玫捷并不讳言自己的考试成绩只是优秀而非顶尖,“但是哈佛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她是全亚洲被提前录取的两人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智力的发展和自我完善,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想是造就“全能的人”。而“全能的人”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所努力的方向。
衷心希望徐柠汐也能够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当然,提前录取的原因是她的出类拔萃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分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