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这生活百味,世间百态,可这教育,也有数不清的苦辣酸甜痛,形形色色,熙熙攘攘,勾勒出一幅教育百态图。
进入2005,教育上各类贫困救助接二连三地到来。这可是多年来没有过的事。往年偶尔有,但也是只见填表不见落实。今年可是回回落实次次到位,而且速度很快。这对那些贫困生来说,实乃雪中送炭。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与之活动初衷极不和谐的音符,如同吞了颗怪味豆,说不出心中的滋味。
元月份有过一次两种数额的救助款,分别是200元的住宿救助和50元的书费补助。全校共有200多个名额。每班平均7、8个。钱分发下去之后,担心学生把此钱乱花,各班主任老师要求拿到救助款的学生回家一律让家长给老师回个电话。其中九三班班主任老师接到这样一个电话,这家长一没说感谢党的话,二没说感谢政府的话,劈头一句就是:“老师呀,能不能多给个?!”
本三月份又来了一个数额大覆盖面更广的“两免一补”,每个名额130元,平均每四个学生就有一个名额。学校把政府规定的救助条件复印下发班主任,让班主任在班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写出救助申请上交学校审查。
会是头天晚上开的,第二天就有家长找到学校来了。听九一班的班主任艾老师讲,当天上午他和几位老师正在集体办公室备课,一家长推门进来,环视了一遍问道:“谁叫艾老师?”艾老师接上话,问他有什么事。“听说学校又来了救助款?给俺孩儿弄俩吧!”把艾老师说得摸不着头脑,问他孩子是谁,这家长这才想起自报家门。“就为这事来?!”艾老师重问了一句。“是,是,老师,给俺孩儿多弄个啊!”临走也没问一句自己孩子在校学习表现怎样。
大概也就因为背后有这样的家长,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也就不足为怪了。
领导曾在会上说这次名额多,估计用不完。没曾想当各班主任把申请交上来时,领导挠了头了,几乎所有班级都有几十份申请书,一年级有一个班,班中共有80来位学生,申请救助的就有60位。
为此正校长亲自出马,在早自习时又召开了一次班主任会,来开会时孙副校长手中托着厚厚一沓子申请书。众老班一见哑然失笑。学校没法把关了,把权利下放,平均每班给了十多个名额,要求班主任严格审查,把好关。其实这关班主任也不好把,那学生写得大体一样,不是爷爷奶奶年迈体弱,就是爹娘长期服药,一个班几十位,班主任怎么去调查?更何况你真去调查还真未必能查出什么来,你让学生回村开贫困证明,那一准都能开来。
说实在的,像我们这中原地带,绝大多数家庭供一两个孩子完成义务教育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真按政策来,全校1600多学生够条件的没有多少。
扶贫救难,本来是件好事,弄到现在却让人感觉这其中滋味怪怪的。
品:真正的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亲眼看到这样的例子,老人和孩子分家,两个儿子,一家每月给老人十块钱。我们能想象一个月二十块钱的生活吗?而这就是农村!农民是真苦,真穷…… (文/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钜桥镇第一中学 王新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