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外来工子弟受教育难 中国教育须加大投入
更新日期:2003-1-6 点击数:  

  行知学校,目前北京最大的外来工子弟学校之一,全校共有3000多名学生,由于校舍紧张,学校在全市十多个教学点里租房办学。尽管这些教学点都在城乡结合部,校舍极为简陋,但每月的租房费用仍高达20多万元。

  行知实验学校,只是北京市众多外来工子弟学校的一个缩影,目前,北京全市共有此类学校数百个,7万名外来工子弟在此入学。这些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了宝贵的受教育机会的学校,大多数生存艰难,时刻面临着要关门的危险。

  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存在,凸显出一个问题:流动人口的子女受教育权如何保障?在身份及户籍壁垒尚无法撼动的情况下,谁为这些孩子们的明天负责?

  教育投入主要包括人力、物资和资金。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投入固然在稳步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以下仅以四个衡量一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例,来看看我国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1992年,每千居民中各级教育教师数目,中国为13人,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13人相当,低于世界平均值(16人),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24人)。

  各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可分为六个档次:美国高出日本近一倍,遥遥领先;日本高出德国、法国近一倍;意大利、英国等国在150亿—700亿美元之间,居第三档次;墨西哥、韩国、比利时等国在100亿—150亿美元之间,居第四档次;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100亿美元左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50亿美元以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存在较大差距,与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等国相当,与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公共教育经费总量相比,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更能反映一国教育资金投入的整体水平。以1992年为例,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以外,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等均在7%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而长期以来,中国公共教育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只比全世界八个极贫穷国家的比例略高一点。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投入,200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增长15.9%,但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18个百分点。2001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19%,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我国也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绝大多数在1000美元以上,瑞典高于2000美元;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在1000-1500美元之间。中等发达国家在100-500美元之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低于100美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有9.4美元,也低于印度的11.47美元。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投入偏少,教育物质技术条件较差。在当前情况下,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最重要举措。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太原:黑网吧擅自容留未成年人上网

  • 下一篇文章: 建好小学成摆设 孩子上学遭罪受
  • 比尔•盖茨与北京中学生谈“成功标准”

  • 刘云山:专项治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 积极发挥“五老”在未成年人思想成长中的作…

  • 北京严禁中小学利用暑假补课和上新课

  • 教育部要求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 调查:未成年人文化程度越低犯罪比例越高

  • 重庆:红岩精神代代传 未成年人跟党走

  • 高考移民:现行政策不适应人口政策松动

  • 教育部: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暑假

  • 衡阳中考泄密 1.2万考生7月2日将重考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