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随想:各种各样的大班怎么越来越多 |
文章来源:新闻 更新日期:2004-1-8 点击数: |
不足3岁的“托托班”(对幼儿园小班之前托儿班的俗称)还未学会定点大小便的孩子,会在大冬天穿着湿淋淋的裤子;还未学会自己吃饭的孩子拿着饭勺面对着饭菜发愣,最后流着鼻涕哭着被大人领回家……这是近来因托托班规模越来越大而发生的让家长们司空见惯的现象。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年轻的家长们早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也希望孩子提早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但面对这一日渐增长且利润丰厚的教育需求,许多师资力量和条件都不充足的幼儿园,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一味扩大班级规模,结果自然是孩子遭殃。 与此相映衬的是,近来在人才培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也出现了“大班化”现象,四五十人的硕士班已是平常,二三十人的博士班也不鲜见,结果是学生和老师的感觉都怪怪的———教师们感觉与给本科生上课没什么两样,学生们拿着一本本统编教材,很难领略到导师富有个性的学术研究风格。 这些“大班”现象的问题都表现为缺乏个别指导———托托班刚告别呀呀学语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对一的生活起步指导;刚跨入学术研究大门的研究生们需要的是个别化的思想启蒙和研究方法的入门指导,但这些本来是正常的、基本的需求,都被“大班”抹掉了。“大班”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度过幼儿园生活的最初适应期、应该开始喜欢起幼儿园的时候,依然将上幼儿园视为畏途,拒绝上幼儿园。由于缺乏一对一的关注(有些地方的“托托班”师生比已高达一比十),快乐的小朋友聚会变得乏味可厌,甚至担惊受怕,从一开始就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更有甚者,因为在这样的“大班”里,教师应有的个别指导和帮助成了“稀缺资源”,竟然出现了家长送礼说情的现象,谁与教师熟悉一些,给教师的“好处”多一些,谁的孩子就会多得到些喂饭、帮助大小便的机会,而别的孩子只好干瞪眼。 [1] [2]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全国第一家接收家庭寄养儿童的幼儿园建立 下一篇文章: 专家呼吁:请给儿童一个良好开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