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读和反思 |
更新日期:2004-7-19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经典诵读”。时下各种育儿“宝典”和“真经”太多了,不过,我这个当妈妈的还算谨慎,抱着先了解了解情况再说的心理,买来了十本“经典”。翻阅了几遍,我的心情很复杂。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而我知之甚少;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深感汗颜。但我对许多家长所推崇的“读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表示怀疑。我决定试一试。
不久,我和6岁的儿子便加入到了“读经”的大军中。儿子的表现让我始料不及,他竟然在并不理解原文的情况下比我背诵得还快,经常是我起个头,他就能一口气背诵后面的四五段。但是不久他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每到诵读的时间,他就说:“妈妈,读这个有什么用呀?还不如给我讲讲葫芦娃或者海尔兄弟的故事呢!”
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枯燥的机械记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就违背了儿童学习知识的基本原则——寓教于乐。另外,我们知道,只有长时记忆的东西不容易被遗忘并能被快速提取,短时记忆的容量和保持时间都是有限的。通过诵读经典,究竟有多少能进入孩子的长时记忆库呢?许多孩子在两三岁时,背过很多唐诗,但是如果不反复强化,用不了多久,他就都忘记了。
读经到底有什么用?读经究竟想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如果是想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那么这样做,孩子就真的全面、准确地领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吗?而且,“经典诵读”的读本真能涵盖我国古代全部文化吗?如果是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仅仅通过读经,孩子就会变得有德行吗?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段崇轩先生写的《“读经热”的冷思考》一文,很多疑惑顿时化解。我非常赞同段先生的看法,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建中国的民族文化最终要落到人的心灵的塑造上来,落到培养具有文化根底的青年上来”;“‘读经’应当读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不仅要读儒家四书五经之类,还要读一点道家、佛家、墨家、法家,更要读‘五四’新文化”;“读经不仅要读‘五四’新文化经典,同时还要读些西方文化经典,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代青年健全的、现代的、开放的、深厚的文化人格,中国文化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现代。”
我想人们对“经典诵读”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化的问题。我想我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
|
上一篇文章: 做人才是根本 下一篇文章: 宝宝看世界:大熊猫panda(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