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孩子说谎现象 |
更新日期:2006-5-18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
忆态度问题、记忆正确性问题还是想象力问题,从中获取孩子心理发展的真实信息。其次从孩子的谎言中觉察他的意愿和喜好,他喜欢什么,想玩什么,他是不是渴望长大等等。比如爸爸可以通过欢欢的想象内容了解他对大象的无比喜爱之情。从这个角度上看,也许谎言还能帮父母开启孩子心灵的另一扇窗户。
在体察实情的基础上,父母还要采取适当的引导和训练。一方面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识记策略,如归类法、形象联想法、协同记忆法。运用归类法,孩子能够举一反三,看到橘子马上想到苹果、香蕉;说到钢笔,立刻记起铅笔、毛笔。形象联想法是通过给一些无意义的材料赋予人为的意义,从而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比如告诉孩子“1”像根柱子,“2”像只鸭子。协同记忆法要求孩子动用各种感官来记事物,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痕迹。另一方面当孩子在回忆中搀杂很多天马行空的成分时,父母一定要表现出听他们说话的兴趣,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顺其自然、不加干预,保护他们想象力的萌芽。如果觉得他的表现过火了些,不妨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解释、提醒和澄清,帮助他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
◆第二类说谎的解决之计:沟通+调整
孩子假借托词来掩饰真相,直接原因是他们认为说真话的后果“很严重”。也许父母知道孩子不小心打碎杯子的事情,并不会严厉的斥责,最多只是埋怨几句。显然孩子对他人的反应往往有点过于敏感和夸张,因而出现自我防卫过度的表现。另一方面,假如父母曾说过“不准打破东西,否则星期天别想出去玩!”之类的话,孩子当然会想方设法、机关算尽的欺骗父母,逃避责任,以免剥夺来之不易的玩的机会。因此,人际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最好经常与孩子平等的讨论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孩子才能消除对父母权威的某些误解,正确理解社会规范,学会合理的判断别人的反应。
此外,父母要调整自己不当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说一些带有威胁性的话。即使成人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孩子也极有可能当真。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也要公正合理的对待与处理,不要动不动就实施严厉的管教。口头的恐吓和曾受到惩罚的经验都会加剧孩子对犯错误的恐惧,表现出更为严重的自我防卫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当父母知道孩子说谎骗人之后,务必要尽快冷静下来。别急着给孩子定罪,先洞悉孩子说谎那一刻的心理,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态度寻找原因。通过谈心开导,既要解开孩子的心结,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说谎行为并非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记得告诉孩子:在父母心目中,诚实的品质和勇于承担的精神比他们所犯的过错及其后果重要得多。
不管孩子属于哪一类说谎行为,父母都不可以对此熟视无睹。毕竟当说谎成为一种习惯之后,真的可能发展为严重的道德或行为问题,这点父母一定要警惕。文/章淼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