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谁造成高成本的乘飞机扶贫
更新日期:2006-11-16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据昨天的《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组织400名初二学生到贵州进行“手拉手西部行”扶贫助学活动,由于路途遥远要乘飞机往返,每名学生费用高达2000元。这则报道引来一片质疑之声,比较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扶贫成本上:400名学生,每人2000元,加起来成本就高达80万元,以如此之高的成本扶贫,有炫耀财富之嫌,因为80万元在贵州贫困地方已经足可以建设一所希望小学,如果把这80万元拿出来助学,岂不是更有意义?

  这些质疑听起来都有道理。然而,人们却忽略了深层次的东西,如果学校不组织学生坐飞机去,哪个家长会同意自己孩子到贵州去助学?如果这些孩子不亲自去贫困地区感受生活,他们哪里会知道“穷”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他们的爱心能否被唤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便这些孩子不包机去,节省出来的80万元钱,能够被全部用于扶贫助学吗?

  实际上,这种高成本的扶贫现象,早已有之。不久前,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决定拿出5000万元,资助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完成大学学业,吉利集团要派出队伍,到贫困地区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仅“寻找”成本估计就在200万元以上。

  把寻找贫困生的200多元钱节省出来,不是可以资助更多的学生吗,李书福为何要那样做?原来,2001年,李书福要求北京吉利大学创办宏志班,免费供读贫困学子,招收的对象是延安、遵义等革命老区的贫寒学子,学校免除全部学费和住宿费。结果,招来的一些学生学习不刻苦,却配备手机,出手阔绰。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竟然是当地某领导的子女。

  显然,正是慈善机构运用的不透明、不规范以及过多的腐败行为,失去了李书福的信任,他宁可花费高昂的成本,也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事实上,现在不少慈善家都是自己去运作慈善资金,这表明,中国慈善领域的信用已经严重透支。

  信用缺失不仅是我国扶贫成本高的原因,也是慈善事业发展迟缓的原因。目前,慈善领域运作不够规范和透明。捐赠者的捐赠给了谁,捐赠的物资用在了何处,捐赠者常常一无所知,捐赠者既担心工作人员的贪污、挪用和截留行为,又担心捐赠物质没有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这大大抑制了公众捐助的积极性。

  美国每年的捐赠款是我国的400倍,美国人的捐赠为何积极?就是因为其捐赠财、物的整个使用过程都是高度透明的,有完善的法律可以遵循,慈善机构会为捐赠人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将其捐赠资金和物资的最终用途完全记录下来,这让捐赠者非常有荣誉感,其捐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在法律健全、制度完善、信用度高的环境下,慈善捐赠的效率和透明度会很高,运行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面对深圳孩子扶贫助学的80万成本,面对李书福寻找贫困学生的200万元成本,我们要做的不应是对他们的批评,更应该早日着手,完善我们的捐赠制度,重建慈善事业的信用。否则,扶贫中出现的高成本现象,就很难从我们视野中淡出。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