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育儿知识 | 儿童动画flash | 儿童软件下载 | 童软俱乐部 | 儿童连环画 | 儿童有声读物 | 儿童文学 | 育儿问答 | 育儿测评 | 
站内文章搜索
老师怎么总是报喜不报忧
更新日期:2006-5-12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宝贝上了幼儿园,每次问老师,宝贝表现怎么样,老师总说“挺好的”,但是宝贝的小毛病却从来没断过。难道老师只报喜不报忧?

  齐女士的困惑

  每次到幼儿园接宝贝回家,齐女士都问老师宝贝表现得怎么样,老师总是说“挺好的”,齐女士还跟老师说宝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该批评的就批评,老师笑着点头,一个学期下来,确实没有听老师告过一次状。但是春节在家的时候,齐女士发现宝贝有许多小毛病,例如对爷爷奶奶说话不礼貌,在外面问叔叔阿姨要东西吃,到其他小朋友家里霸占人家的玩具不让同伴玩等等,这些毛病是从哪里来的?难道老师总是报喜不报忧?

  老师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原因

  1.宝贝的客观因素

  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有的宝贝在幼儿园确实比在家里表现好,尤其是在独立生活和游戏活动方面,宝贝常常显得更加能干和会玩,可是一回到家里,宝贝就恢复依赖和磨人的状态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妈咪发现这种情况以后,可以跟老师及时沟通,调整自己和其他家人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使孩子在幼儿园的好表现在家中也得到延伸和巩固。

  2.老师的主观因素

  现在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所以对于宝贝在成长中遇到的正常问题,老师往往从正面进行理解和引导。再说老师也见得多了,知道宝贝自我成长的力量会促使他自我矫正,因而对宝贝的问题态度比较从容,这些职业思维特点使得老师可能出现“报喜”多于“报忧”的状况。

  3.家长的微妙因素

  这是当今许多老师报喜不报忧最微妙的原因。因为每个家长都有一个宝贝,幼儿园是宝贝走出家庭大门的第一步,所以家长对离家在外的宝贝充满了关爱,对老师和幼儿园的状况也有一个渐渐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对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方法存有疑虑,于是选择了向幼儿园领导反映情况或者与其他家长交流的方式,这些都会被老师理解为“告状”,影响她在幼儿园和家长群体中的威信,所以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有的老师就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喜忧只报一半教育效果也会减半

  “少小若天成,老大自然成。”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有许多关键期,有些问题需要早发现早教育,为宝贝打造最好的启蒙开端。可是喜忧只报一半会产生一半的教育,使家长和老师错过一些关键信息和教育时机,进而影响宝贝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园关系透明一些,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宝贝各方面的状况,并及时寻求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家园通力合作,让宝贝发展得更好。

  让老师报喜又报忧的家园沟通策略

  1.不要接了宝贝就走,抽时间跟老师多聊几句

  常看见有的爸爸妈妈来接宝贝的时候,总是跟老师说声“再见”就走;有的家庭则总是保姆、阿姨来接宝贝,一个学期也难得见爸爸妈妈接几次。因为爸爸妈妈很少跟老师沟通,保姆、阿姨的交流水平和主动性又有限,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老师没有机会把问题及时、有效地反映给家长。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很忙,可以想办法单独安排一次充分的交流时间,以便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

  还有一个办法是主动培养保姆、阿姨跟老师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她暂时作为代理看护者的责任意识。有的家长采取发手机短信的方式跟老师做简短但又频繁的交流,效果也不错。

  2.不要总是问问,要说细节和故事

  常听见有的爸爸妈妈问:“宝贝怎么样呀?”“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