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以关爱儿童的方式关爱教师
更新日期:2005-6-6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关爱儿童的观念从爱伦·凯的《儿童的世纪》一书出版,便成为二十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身处学校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他们的期待是什么,他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有什么烦恼则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我们的社会可谓赋予了教师极其崇高的地位,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园丁”“蜡烛”等美誉。然而,社会在赋予教师们神圣的光环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们内心的需要。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在关爱儿童的同时也莫忘记关爱儿童的教师,他们的现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

  1. 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性

  社会交换学派大师霍曼斯认为人的各种社会行为都是一种交换行为,在交换的质和量方面都遵循着“公平、互惠”的原则,即个人所付出的报偿是和他所期望得到的回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国社会,教师这个职业由于一直被赋予“社会代表者”这样一种身份,是所谓“社会之镜”,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师风范,无愧社会所赋予的种种美誉。在这样一种光环的投射下,教师不得不隐藏起其作为普通社会一员的各种旨趣爱好,时时不仅以“经师”的面目出现,更要以“人师”的面目出现。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被无情地压抑,其人性中的“真我”色彩被迫从头到尾地彻底伪装。

  翻翻杂志、报纸铺天盖地的都是对教师的专业要求、道德要求等,而教师们内心在想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要求的,他们面对这些要求时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对社会有哪些吁求等等,所有这一切,却很少有人关心。所以当发现教师群体成了心理健康最成问题的一群时,社会怔住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其实正是对教师群体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的结果。

  在所有的教师群体中,幼儿教师又是特殊的一群。他们的收入没有小学教师高,他们的社会声望也没有中学、大学老师高,他们通常被称为“孩子王”,是带着孩子玩的“高级保姆”。社会对幼儿教师们其实是颇为不公的!而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都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可比起他们的付出,社会回报于他们的实在少之又少。

  作为社会职业群体中的一类,教师们活得很累,幼儿教师们更是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的社会付出和社会报偿是不平等的,违背了社会交换理论的公平、互惠原则。

  2.社会分配系统中的不平等性

  功能主义社会学大师帕森斯在分析社会系统时认为社会系统由分配系统和整合系统构成,其中分配系统包括资源(金钱)的分配、人事(权力)的分配和报偿(声望)的分配。对照社会分配系统中的金钱、权力和声望,幼儿教师们获取了多少社会资源?他们的收入是低下,他们的权力是微乎其微的,他们的社会声望更是缺少保障的。他们是幼儿园改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是幼儿园里儿童事故的责无旁贷者,他们更是各种社会声望分配中的被遗忘者。

  中国社会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强调无私的奉献,这样一种文化土壤里滋长出对声誉分配的期待;而且由于社会的金钱、权力是有限的、稀缺的,声誉作为一种分配资源便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起着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可即使在这种象征性的声誉分配系统中,幼儿教师仍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幼儿教师所占的份额极少,甚至完全没有。

  社会需要给幼儿教师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一个合理的报酬,满足幼儿教师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会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阶级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布迪厄在研究社会的权力过程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知识分子只是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阶级”。教师虽然被称为“社会代表者”,代表着社会来行使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责任,但是追根究底,教师也只是社会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他们在学校里传授的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课程内容,使用的是社会统治阶层的“精制语言代码”。学校是社会文化意识再生产的场所,教师也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统治阶级用其所占有的文化霸权恣意消解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