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男轻女的父母眼中,男孩子双腿之间的那个小鸡鸡简直就是世间最美妙的物件;在很多艺术大师手中,小鸡鸡也被纯洁无邪地展示在雕塑或绘画作品中;可是从医生的角度看就不同了:有时候护理不到位,它简直就是个小“麻烦”!
帮助包皮正常发育
小鸡鸡最“麻烦”的就是包皮。包皮位于男孩“小鸡鸡”的前端—细细观察,你会发现皮肤在龟头部位形成双层皱褶,如同一件“夹层皮衣”,内层的皮肤叫做内板,外层皮肤即叫做包皮。两层皮肤将龟头包裹,在终端收成一个小口,叫做包皮口。出生后至3岁期间,包皮的内板有一层上皮细胞粘附于龟头之上,将包皮与龟头联成一个整体,若要强行将包皮从龟头上剥离,会引起不适或疼痛。3岁以后,随着阴茎的不断发育,尤其是夜间或憋尿时,阴茎不时地自然勃起,促使包皮被拉长后又回缩,来回的活动使龟头与包皮之间发生了缓慢的“分裂”,渐渐地包皮便从龟头上分离下来,包皮口也因阴茎勃起的反复扩张而变得宽大起来。到青春期,51%的男孩龟头和尿道口就会逐渐“浮出水面”。
不过,剩下那49%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自然的力量有限,尽管到了青春期,他们的那件“夹层皮衣”可能仍然脱不下来—医生称为包皮过长。还有少数孩子的包皮口太小,致使包皮无法上翻,严严地包绕着龟头和尿道口,医学上称为包茎。与包皮过长比较起来,包茎的发生率低得多,仅占6%左右,但危害性更大,甚至对成年以后都有不良影响。
好在这些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医生建议,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可以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争取使包皮发育得更理想。具体办法就是人为地、经常地将包皮适度地向上翻动,用人工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扩张包皮口,促进包皮与龟头“分家”,从而大大降低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发生率。
一般来说,第一次可在满月前后进行,权做一次检测:轻轻地试着翻一下,如果包皮很容易就翻过来露出了龟头,宝宝也无明显的不适感觉,以后可不再人为地去“打搅”它。但如果包皮口太小,包皮难以外翻露出龟头,且在翻动过程中宝宝有明显的不舒服甚至疼痛感,则需坚持定时翻动,一般每隔一两个月翻动1次。每次翻动不可勉为其难地“一步到位”,而应耐心地一点一点地扩张。这往往要经过几年的漫长历程,切忌操之过急,来不得半点随意与粗暴,以免造成包皮的撕裂伤而诱发感染。为了安全,最初几次翻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包皮囊内“战事”多
在包皮与龟头之间有一个半封闭的腔隙,医学上称为包皮囊,这是孩子生殖器官的又一个“是非之地“。当尿液流出时因出口不畅而返流入囊腔,就会使葡萄糖、蛋白质、矿物质等不少营养物质沉积下来,从而使包皮囊成为细菌、霉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温床”。一旦时机成熟,这些病原体便在这里迅速繁殖,并侵入皮肤粘膜组织,引发炎症:或使尿道口红肿,渗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或引起局部糜烂形成溃疡;或产生大量像豆腐渣样的脓块;或使局部组织发生增生,形成针尖大小的丘疹或赘生物(如尖锐湿疣)。
此时,人体的防卫系统会派遣大量的“健康卫士”(如血液中的白血球)“围剿”这些“入侵者”,将病原体消灭。不过,由于包皮囊内的环境更有利于“敌人”,每次“战争”结束后不久,“敌人”又可能死灰复燃,甚至祸及尿道,并向纵深发展累及生殖器与泌尿系统—这就是部分孩子反复发生生殖器炎症或尿路感染的原因所在。
要想有效防范,除了上面提到的定期翻动包皮、扩张尿道口、防止尿液返流之外,家长可以定期翻开包皮,使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1∶5000)清洗阴茎龟头与包皮囊,清除病原微生物生存的“土壤”。一旦发生炎症,要请医生给予彻底治疗,杜绝复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