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小儿疾病 |
更新日期:2006-1-22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医生扎完针后,还在某些穴位上打针,这就是医学上经常使用的穴位注射疗法(又叫水针),它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所谓穴位注射疗法就是将药液注入一定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共同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在儿科针灸中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臂丛神经麻痹、腓神经麻痹、胫神经麻痹、小儿脑瘫、病毒感染等疾病。经常使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2、复方丹参、川芎注射液等。目前,一般都选用一次性1、2毫升注射器,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有效主治穴位,每次取2-3个穴位为宜,每穴可注射0.3-0.5ml。具体操作:首先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好药液,穴位局部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方可将药液注入。一般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在应用穴位注射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射器要用一次性的,注射的部位必须严密消毒。
②要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药物的质量、有效期、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最好不用。
③颈项、胸背部注射时,不要过深,并注意注射剂量,注射速度应该缓慢。
④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
⑤预防晕针、弯针、滞针、折针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临床上正确选用和使用穴位注射疗法,会提高疗效,使小孩早日康复。
[1] |
|
上一篇文章: “拔火罐”疗法可化痰止咳 下一篇文章: 如何运用三棱针疗法治疗小儿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