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的语言准备与家庭教育 |
更新日期:2006-1-21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
没有比孩子出世更能令年轻父母满心欢喜了。性急的父母恨不能孩子即刻就可巧言巧语地在身边叽叽喳喳,性慢的父母也渴望在从早到晚的忙碌中听到孩子叫声爸爸妈妈来慰藉辛苦一天的心。然而,尽管生命的第一年是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中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最快一年,1岁前的婴儿还是无法满足父母这种迫切的语言交流的愿望,他们还不具备语言能力。
常把这一时期称为语言发展的前语言期。虽然前语言期的婴儿没有语言产生,但他们发展了语言产生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为在该期末(婴儿1岁左右)语言的产生做了充分准备,故前语言期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准备期。1岁前的婴儿为语言的产生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感知方面
婴儿很早就表现出对人类语音的敏感和兴趣,有许多研究指出,出生3天的婴儿就能辨别不同的声音。迪凯斯帕发现,婴儿尤其偏爱母亲的声音,他发现,婴儿对语言模式具有很大的辨别性。他让怀孕的妇女在孕期的最后六周里每天大声读同一篇儿童故事。婴儿出生后,给婴儿听母亲在孕期时读过的故事和母亲在婴儿出生后读的故事的录音。结果发现婴儿明显地表现出对在母体里听到的故事的偏爱。另外,还有研究指出,通过观察婴儿吸吮速率的变化发现1个月的婴儿就已能辨别属于不同语音范畴的辅音,如“P”和“b”,显然,对1岁前婴儿语音感知能力的研究比较一致地认为,这时期的婴儿对人类的语音已极其敏感,具有了一定的语音感知能力。
二.发声方面
婴儿在第一年里发声方面的进步会相当明显。出生时,婴儿只会简单的哭,1个月时,哭声分化,同时出现了一些非哭的发声。五个月时,随着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婴儿能发出的音更多,其中某些发音接近于成人语言中的发音,而且在此之后,婴儿能重复发出这些音或音节,如ba-ba,ma-ma,婴儿在这段时期的接近成人语言的发音常被称为“呀呀语”,到9个月时,婴儿呀呀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婴儿不仅能重复不同音节的发音,还能发同一音节的不同音调,婴儿成了关不住嘴的小忙人,不厌其烦地咿咿呀呀,似乎通过发音能获得极大的快乐。虽然婴儿的呀呀语还不是语言,但婴儿的大量发音进一步锻炼了发音器官,为婴儿今后发出语音做好了准备。
三.语言理解方面
婴儿对语言理解的发展相对较晚,7、8个月的婴儿开始表现对成人语言中的某些话的理解,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如问婴儿“妈妈呢?”,婴儿会把头倾向父亲所在的地方。但是婴儿这时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还不是针对词的理解,而是对包含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理解,如果以同样的语调或在同样情境下问婴儿“帽帽呢?”,婴儿也会把头转发向父亲。到11个月时,婴儿才能把词从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理解了成人话的含义,但是这时的婴儿尽管能理解词的意义,但还不能说出词。
综上可见,婴儿在短短的一年里就可为语言的产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年轻的父母不应忽视婴儿在第一年的发展变化,应重视婴儿前语言期的发展特征,抓住机会,促进婴儿语言产生的最佳准备状态的早日获得。为实现这一目的,承担照料孩子的主要照顾人——父母亲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建议是值得父母们在进行语言教育指导时加以考虑的:
一.提供适当的语音和语言感知的语言环境
根据婴儿很早就对人类语音特别敏感的特性,为婴儿提 [1] [2]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孩子快两岁了还不会说话,这正常吗 下一篇文章: 应重视幼儿的语言发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