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关于早期阅读重要性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早期阅读已提前至零岁开始,0-3岁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孩子潜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刚出生的宝宝,听不懂书的“内容”,参不透书里到底讲的是什么。可是这个时候读书给他听,却不是在浪费时间,宝宝有着不可低估的吸收性心智,他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今后的阅读积累了丰富的教材;而且,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好的图书内容再配上生动有趣的图片,对宝宝品德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语言对宝宝的感官发展也有良好的剌激作用。所以让小宝宝看书,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将成为他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关于阅读环境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Horace Mann)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塑造阅读的环境,在家中(如书房、客厅、浴室等)随处可拿到书,随处可看到书,让宝宝习惯与书为伴,让书成为宝宝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这方面,爸爸妈妈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
“母亲温柔的读词声是自己的童年音乐”——关于亲子阅读
0-3岁的阅读主要表现为亲子阅读,亲子阅读不仅是让宝宝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也是一种亲子间的情感满足。
以培养出天才女孩而知名的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刚满月时就给她朗读文学作品。她认为孩子的感觉器官需要接受种种剌激,特别需要语言的剌激。同时她也认为,这语言应该是语音纯正,语句完整、规范、漂亮的,而语句完整、规范,这正是书面语言的特点。这就是说,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跟孩子“说话”,而是要给孩子读书,让她接受优美语言的刺激。
郭沫若两三岁时,母亲常给他读唐诗。他说:“我之所以倾向于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我以决定性影响的就是我的母亲。”巴金说,他童年时母亲温柔的读词声是自己童年时的音乐。
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像力的发展都有益。在美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走向阅读社会”——关于早期阅读全球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8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在美国,布什夫人主导推动一项名为“Read to Read, Ready to Learn”的计划。本身也是教师与母亲的布什夫人以自身的经验提醒全天下父母,在孩子童年时为其铺设一条经由阅读通往成功学习的道路。她誓言在第一夫人任内不懈努力,以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基本阅读的能力。
1998年9月到1999年8月是英国阅读年,教育部长布朗奇宣示要借着阅读年的推动,改变英国人对于阅读的态度,重拾阅读的乐趣,“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
在日本,1960年一位儿童读物作家发起“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这个运动带动了“家庭文库”(家庭式图书馆)的发展,也扭转了当时日本儿童把漫画当成“主食”的情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