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引导孩子实现自己的创造
更新日期:2006-2-27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故事一:修闹钟的科学家

  欧内斯特·卢瑟福欧内斯特·卢瑟福出生于一个平凡的苏格兰农民家庭,但是幼年时父亲给卢瑟福的影响,却改变了这位科学巨人的一生。

  卢瑟福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但惟一不同的是,父亲是个喜欢动脑筋,喜欢思考的人,非常勤奋又富有创造性。卢瑟福的父亲开办亚麻厂时,就曾试验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浸渍亚麻,利用水力驱动机器,选用本地的优良品种,结果他的产品在当时同类产品中,被认为是新西兰最好的一类。他还尝试设计一些装置来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

  卢瑟福的父亲非常鼓励卢瑟福自己动脑筋,在父亲的不断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卢瑟福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与同龄小朋友相比,显示出一定的创造天赋。

  在卢瑟福家里有一个用了多年的钟,已经非常旧了,经常停,很耽误事,家人都觉得没有办法再修了,想将它扔掉。卢瑟福却想,自己一定能将这个钟修好。所以,无论大人怎样说,他就是不肯将这个钟丢掉。他将旧钟拆开,检查里面所有的零件,找出钟停的原因。他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个零件调整好,清理钟内多年的油泥,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钟装好。果然如他所料,钟不仅被修好了,而且还走得非常准确。

  卢瑟福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童年的这些尝试、冒险,就是今天科学成就的基础。成就的根源就在于“敢想”,并且“敢做”。

  作为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大胆地动手,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让孩子实实在在地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孩子自己的财富。

  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直接告诉孩子“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不及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所获得的感触深刻。

  故事二:谈家桢和他的木匠活

  谈家桢院士在谈到他的学术生涯时,每每谈及幼年经历对他以后学术研究的影响,都会谈到童年的木匠活。

  幼年的谈家桢非常活跃顽皮,左邻右里都叫他“阿强”,他们总爱问:“阿强,你又跑到哪里去玩啦?”,意思是说他总爱往外乱跑。幼年的谈家桢非常喜欢接近大自然,他上树捉知了,“研究”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而且叫那么久也不休息;他还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一切在他眼里,都是那么新鲜,他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谈家桢外公家是开木匠铺的,几个舅舅都会木匠活。谈家桢非常羡慕舅舅们的手艺,也想拿起斧头自己试一试,不料,一下劈到了左手大拇指的指甲,血流满手,但这并没有阻止谈家桢对斧头的尝试,他仍然坚持想搞点新鲜的木工活。

  父亲看到儿子的爱好,感受到儿子坚定的决心,于是,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学习木匠活。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谈家桢努力学手艺,不断尝试做出新花样,最后,他真的“设计”出新的木工产品来。

  一个人有机会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并付之实践,这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许生活中的某一点小事,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整个人生。

  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如何引导他的成长?

  对儿童喜欢探索的天性,你是限制他的“淘气”,还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实现小脑袋里的想法和愿望?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就在家长的一念之间。

  给孩子以鼓励和适当的引导,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往往会让我们成年人“大吃一惊”!

  故事三:透明糖纸和望远镜

  你知道太阳的真面目吗?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轻易地从各种图书或者纪录片中看到有关太阳表面状态的描述和各种有关太阳的图片。但直到19世纪末,人类还从未真正地认识太阳,一个人的出现——伟大的天文学家海尔,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