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文章搜索
交往中让规则说话(附图)
更新日期:2006-4-5 点击数: 请双击滚屏阅读
星人”的游戏,孩子就是在规则“外星人就要卧倒”的约束下愉快地玩着。

  P:(挥着帽子,靠近M)“你来当外星人。”

  M:“好的。”(起来伸伸胳膊)“嗷!”

  P:(用积木指着M)“外星人!”

  M:(卧倒)

  P:(靠近一点,用积木指着M)“外星人!”

  M:(躺倒发出轻轻的尖叫声)

  M:(起来)“现在你是外星人。”

  P:“等一等------我要先戴上我的帽子。”(戴上帽子,靠近M)

  M:(用积木指着P)“外星人!”

  P:(卧倒)

  M:(用积木扔向P)“外星人,外星人,外星人,外星人!”(把积木往口袋里装)“你死掉了。”(离开)

  P:(起来)“现在你是外星人。”

  M:(从架子上拿玩具)“不,我------外星人,外星人,外星人!”(用玩具指着P)

  P:“难道你喜欢你自己这样吗?”

  M:(推开P,伸伸胳膊)

  P:“外星人,外星人!”

  M:(卧倒)

  要注意的是,家长为宝宝订立的规则,要达到有令即行,家长自己也是要遵守的。言传而不身教,只会带来被宝宝反抗“哼,还叫我这样,自己却那样”的尴尬。

  规则:可以讨论

  遵守规则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就象医院游戏中的三个人。所以,规则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将随着互动的对象、互动的事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些规则需要交往双方的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才能发挥作用。要使幼儿理解规则也是可以讨论的,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

  ●给孩子选择权。宝宝想玩木马,可是贝贝抢在前面上去了。一个坚决要上,一个坚决不让。怎么办?父母要引导两个人互相讨论,并最终达成协议。妈妈说:“如果两个人都玩那就玩不成了怎么办?”贝贝想了半天说:“那我先玩五分钟,就让给宝宝玩,宝宝也玩五分钟,就让给我。”当宝宝也同意这样解决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两个人都可以开心的完了。孩子从中体会到了主动选择、决定的快乐,他们一般也会主动遵守。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晶晶问妈妈:“为什么在幼儿园要举手发言呢?”妈妈问:“如果每个人不举手就说话,大家都在说,你能听见发言的小朋友说什么吗?”晶晶想了想,好像觉得有道理,她又接着问:“可是,我举手了老师怎么不喊我?”妈妈又问:“老师不能总是喊你啊,那其他小朋友怎么办?也要把机会给别人啊。这次不喊你,下次总会喊你的。”……这样的对话使得孩子学会了从其他人的角度来思考规则的意义,也就有了遵守规则的愿望。

  ●角色扮演好方法。齐齐跟妈妈玩医院的游戏,齐齐是医生,妈妈是病人。以往都是病人直接来到医生面前请求医生看病的,可这次妈妈却坐在椅子上不动,齐齐就急了,他喊:“开始了。”妈妈说:“医生,这么多人,我们谁先看呢?”齐齐先是一愣,然后想了想说:“那我给你们排号吧,你是5号吧,你先等等啊,我先看1号。”说着就假装给1号病人看病。角色游戏能更好地帮孩子理解不同情境需要不同的规则。(文/季云飞 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