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宝宝的社会交往
宝宝与他人的交往也像他(她)对环境的好奇一样,需要有机会学习,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一两岁的宝宝,走得稳了,说话也多了,整天忙于探索,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表现出好奇,这正是鼓励他(她)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的大好时机。
这时的宝宝可能还不知道怎样与其他孩子打交道,但从看见新面孔、相互接触、交换玩具这些简单的活动中,他(她)就能得到很多快乐。从现在开始,每星期至少让宝宝有两三次机会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让宝宝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别人,父母可以在旁边悄悄地鼓励,但不要强迫他(她)用某种方式去认识别人。宝宝经过尝试,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宝宝这时只会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玩各自的玩具,很少就游戏内容来交流,这是所谓的“平行游戏”时期。尽管他们很少对话,但在一起玩对孩子的潜在好处远远超出了我们成人的想象。
发生冲突怎么办
许多宝宝非常活泼好动,看见与他(她)同龄的孩子就喜欢和他们去玩。但是几个孩子在一起没多久就开始抢东西甚至打架。有时孩子对家里的一些玩具都不屑一顾,可是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再差的东西也是“宝贝”,非要夺个高低胜负。父母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头疼。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有小小的冲突,只要没有大的危险,让宝宝自己学习处理冲突,自己经历获取和给予。不要对宝宝保护过度。当其他孩子抢夺玩具时,宝宝如果抓住不放,父母不要为成人的礼貌而强迫孩子放弃他(她)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样会让宝宝迷惑不解,甚至非常伤心。让宝宝有机会保卫自己的权利,这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忍让的宝宝
有的宝宝非常忍让,对人特别友好,从不抢别人的玩具,别人一抢他(她)的东西,他(她)就让给别人,自己去玩别的。慢慢的他(她)也感觉到被人把玩具抢走不舒服,可是又习惯性地让给别人,每次都不知所措。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感反应,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孩子自身的感受采取相应的策略。如果宝宝觉得把东西给小朋友无所谓,那就由他(她)去。如果宝宝不情愿地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他(她)自己心里会觉得委屈。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自我保护行为:不愿意和小朋友交往,以免玩具被抢。后一种情况,家长可以鼓励宝宝保护自己的玩具,捍卫自己的权利,以保持孩子对社会交往的兴趣。同时要逐渐教会宝宝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例如,可以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时给他(她)一个替代品等。
“霸道”的宝宝
学前儿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是因为他们才发生的。目前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能得到父母较多的关怀,已经习惯了大家都把主意力放在他(她)一人身上,东西都是一个人拥有,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当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她)很“霸道”,要控制一切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
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孩子发掘玩其中某一件玩具的乐趣,可以这样玩,那样玩,把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玩具上来,而不能把着所有的玩具。如果同伴比宝宝小一点,可以称赞宝宝强壮、聪明、灵巧,说宝宝会做的事情比弟弟妹妹会做的好得多,这样把宝宝的身价提高到大哥哥大姐姐的位置上来。让大哥哥、大姐姐把玩具分给小弟弟、小妹妹,只要宝宝表现出友好的行为,就表扬、称赞他(她)像大哥哥、大姐姐。如果同伴比宝宝大一点,就可以说哥哥、姐姐可以给你玩一个花样,这样可以把玩具给别的孩子。
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孩子之间的互助、互让和分享的体验,容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