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黏着你不放吗?当你去洗澡或是上个厕所,
他就开始放声大哭,哭得你手忙脚乱,赶紧加快手边的工作,
回到他的身边,你知道宝宝为什么离不开你吗?
五六个月大的宝宝,逐渐与母亲建立依附关系,只要妈妈一离开身边,他就会感到焦虑和恐惧,这是宝宝“分离焦虑症”的表现,能不能顺利地度过危机关键在于妈妈如何处理!
为什么有分离焦虑症
三四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区别熟人与陌生人的不同。进而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及逃避的反应。等到宝宝长到五六个月大的时候,会认定一个特定的对象,与他产生密切的依附关系,这个对象通常是与宝宝最亲密的妈妈。他的眼睛会一再地搜索妈妈,看到时,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要妈妈一离开,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和哭泣的行为。郭云鼎表示,这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主要是与宝宝的认知能力有关。一般成人具有物体恒存的概念,但是宝宝却还没有发展出来,在他的认知里,物体离开久了就等于是完全消失,他必须感觉到物体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根据学者研究,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辨认养育者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后7个月,逐渐依恋养育者,这是婴幼儿安全感的来源。
2岁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尽量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爱,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两岁以后,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借着探索环境的方式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直到宝宝3岁时,开始和其他人互动,分离焦虑症的情形也就逐渐地消失了。但是,孩子入学以后,环境改变,可能又引发他另一波的分离焦虑症。
可能影响日后行为发展
3个月大的婴儿,只能够表现愉快、兴奋与苦恼3种情绪;但6个月大的婴儿,便多了惧怕、愤怒与厌恶等情绪。幼儿开始害怕陌生的人、事、物,出现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症,但是要判断3岁以前的幼儿,分离焦虑症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影响日后行为的异常,并不容易,例如:害怕陌生人、不喜欢跟同龄孩子玩,或是对某些物体特别害怕等症状,很容易和正常的表现融合在一起。
不过父母亲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在这个过度期里,如果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怀与支持,就会造成负面的情绪发展,潜藏在孩子的个性中,也许会变得没有自信,或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的事物等。
根据统计研究发现,某些问题青少年的焦虑症,甚至可以追溯到婴儿的首次焦虑,因此,了解宝宝的情绪,让他感受到父母亲的爱,宝宝的成长才会快乐又健康。
帮助宝宝度过焦虑
不只是宝宝会因为分离而感到焦虑,妈妈也一样有这种情绪,分分秒秒为宝宝担心、无法放手让宝宝独立、担心宝宝生病而过度保护等,但如果因此造成孩子过度的依赖,反而更加重分离焦虑的症状。因此,爸爸妈妈先调试好心态,才能协助宝宝共同度过心理危机。
1、适当的协助: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1] [2] 下一页